改革未見效?2015年的專利流氓比2014年更猖獗

0

NPE一詞指的是的非實施事業體(Non-Practice Entity),也就是俗稱的專利流氓(Patent Troll),這群大靠專利吃飯的企業非常特別,他們充分利用專利的價值(漏洞)來創造利潤,而他們的活躍程度也會顯示出現今專利制度的發展走向。

 

那麼,NPE在2015年的活躍度又是如何?一家專門替人防堵專利流氓的美國公司-RPX Corporation,發表了有關NPE的報告。以下便帶您解讀它的內容:

 

一、NPE提起訴訟的數量比2014年更為成長

不得不說,筆者看到這個資訊覺得有些訝異,因為近幾年美國法院對於可專利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也漸不適合NPE的發展,但結果卻是著實令人意外。從提起訴訟的數量來看,除了2014年因為法院見解改變消退下滑,大致呈現成長趨勢。

1

二、被NPE提告最多的對象是三星,Apple排第四

除了傳統互聯網領域的巨頭外,汽車、銀行、消費性產品、運輸業也變成NPE的目標,但前十名仍然以科技業為主,2015年新增的訴訟量以三星居冠(71件)、其次是ATNT(50件)、HP(43件)、Apple(40件)、Dell(40件)、LG(39件)、Amazon(36)、HTC(35件)、Lenovo(34件)和Sony(32件)。

2

三、挑戰專利有效性的立案量下降

2011年美國創新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引入在法院外更有效快速審查專利的第三方複審程序(IPR)和商業方法複審程序(CBM),這兩套方式被認為可以有效打擊專利權的濫訴,負責承審的審查既訴願委員會(PTAB)素有專利請求項殺手的稱號(Claim killer)。到目前為止共有4,314件專利進入IPR或CBM程序,其中約有2,813件申請最終可以立案,成功立案的約占70%,這個數字是不錯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NPE的猖獗之勢。不過若僅看2014年到2015年,其立案率卻呈現下降趨勢,這一點是值得令人擔憂的。

 

四、訴訟前的專利交易市場變大

依照RPX所做的統計,欲出售的專利組合規模(指包含很多件專利的專利Package)會反映出專利權人希望透過出售專利得到價值的渴望。越多專利組的出售,就表示有越多專利權人不願意走冗長又無效的訴訟程序。這也可以看出NPE積極尋找好的專利組合來提起訴訟,並藉由經營公司來補充現存的專利組合。從趨勢上來看,2010年後,尋求專利組合出售的規模開始慢慢變大。3五、東岸比西岸更有利於NPE提起訴訟

從2009年開始,NPE大部分都在德州法院提起訴訟,而且從2013年開始,於每年下半年提起訴訟的比例都比上半年高。這可能是因為管轄權改革法案的傳言都在相同月份被傳出來,而且更重要的是,NPE在東岸提起訴訟的比例在過去三年都有所增加,從2012年的32%上升到2015年的64%。這樣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近期德州法院的判決多數傾向不利於被告所導致的(即對原告NPE有利)。

 

(Cover photo credit:david reid@flickr CC BY-NC 2.0)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