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數字看風向

0

 

專利資料統計

45

(資料來源:經筆者檢索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資料庫後,進行統計/單位:件)

 

這張圖表代表了什麼?

BAT在台灣以阿里跟騰訊的專利佈局最為積極:

BAT均以「發明專利」為主,九成內容與「電子商務」有關,可分為「資訊系統架構」、及「應用服務」,專利申請的技術領域非常集中(電子商務相關)。

阿里目前遙遙領先,目前預估已提出專利申請總數量約600件,專利核准數量預計2016年底可達到200件,目前觀察85%與資訊系統的建構、機制相關,15%為電子商務的應用,例如驗證、識別、線上金流交易等;

騰訊預計已提出專利申請總數量約280件,預計到2016年年底,專利核准數量應可達到130件,約75%與資訊系統的建構、機制相關,25%為電子商務的應用,例如驗證、識別、線上金流交易、商品推薦等,目前觀察,後者的比例有逐漸提高的現象,推估接下來的申請策略亦會以此為主;

 

入口網站

以雅虎做了較早的「專利權」佈局,目前每年專利新申請數量維持平均,約在20~30件之間,已核准之專利九成與「電子商務」相關。

網家在專利佈局上較為淡薄,推估重點是放在實體服務為主。

 

四大超商

以統一超申請量最多,但很高比例是以新型專利提出申請,其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專利案約佔1/4,目前佔比有提升的現象。

全家之前所請之專利以新型專利居多,約八成為實體結構,例如櫃架類,目前有電子商務類型專利提出,但為數尚少。

萊爾富所請專利之領域較為分散,目前4件已核准之專利案雖均與電子商務相關,但各案之間較無串連性。

小結:

  1. 在電子商務領域中,台灣擅長的商品開發、服務整合,屬於後段應用,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多數屬於「純商業方法」,是以,可藉由專利權保護的可能性較低(過去認知)。
  2. 台灣大型平台規模的企業並不多,且過去的開發亦著重於改善客戶端(B2B模式)後台的(UI),屬於較為細微的調整與改變,在對「技術手段」與「專利權」之間的關係認知不夠全面的情況下,多數工程端、開發端並不會考量以提出「專利申請」來保護。
  3. 「BAT」屬於大型平台供應端,從目前情況看來,除了企業本身對於有關智慧財產權之重視與認知之外,積極的投入應該也是主要的關鍵,合理推估還包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鼓勵中國企業重視智慧財產權、申請發明專利、跨國申請發明專利等獎勵措施,「阿里巴巴」在中國、美國、台灣均作相對投入與佈局,此當然不排除與當初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但在大規模的專利撒網策略下(進行中),預計對於台灣未來要再有發展大型、跨境之電商平台的可能性,將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4. 客觀來講,現有的狀況對於台灣中、小型電商較無影響,但以「阿里巴巴」及「騰訊」的佈局方式來看,台灣電商產業之發展有關「技術段」的部份,將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出局,不是台灣的平台做不到,而是無法做,所以推估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專利權將會是「阿里巴巴」及「騰訊」整併電商產業之組成的最好籌碼。
  5. 以上為個人依目前檢索而得之資料作推估,僅供參考。

 

Cover photo credit:PROClaire Thompson@flickr(CC BY-NC 2.0)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