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當FinTech遇上法律!首位參展Computex的法律人:蔡昆洲律師

0

六月,席捲科技產業的盛事,無非「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莫屬!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InnoVEX新創特展中,法律人也不缺席。論起金融科技領域具代表性的律師,你不能不認識蔡昆洲。「Enlighten Law Group」作爲法律事務所步入新創科技展覽的濫觴,不出所料的吸引了法律及科技圈的無數眼球。

智由博集有幸採訪到首次受邀參展的主持律師,接下來讓我們一探蔡昆洲律師如何在「不一樣的法律人」之路,聚焦金融科技,創下法律事務所首次參與亞洲指標科技展覽的紀錄!


正式介紹蔡昆洲律師前,讓我們先描繪一下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的十年沿革 — —

傳統以硬體科技為主的台北國際電腦展,近年主辦單位洞悉產業趨勢下,特別設立具有指標性的「Innovex新創展區」,意在鏈結新創團隊與國際創業資源。

參與 Computex Taipei 台北國際電腦展的起心動念

今年首次設立的金融科技專區,以初創的實驗性質邀請相關業者參與。

長期聚焦金融科技領域的蔡昆洲律師,在與客戶的某次隨意聊天中,談及結合金融科技元素的法律事務所,或許可以打破以往只有硬體科技參展的限制,以動態呈現客戶的有趣服務案件,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提案,即獲主辦單位審核通過。

或許可以如此理解: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新創展覽,背後代表的往往不只是科技本身劃世代的發明,還包括與各資源及產業的緊密連結,相互影響與推廣、分享各種有形與無形的資源,以往科技產業為主的展場中,就此挹注不同的想像空間。


聚焦「金融領域」:法律人的養成之路

蔡昆洲律師並非一開始就以專注研究金融法領域,自台大法律系畢業後,考取檢察事務官,成長歷程看似符合世俗眼光對於法律人的期待,律師更以「既定的法律人」定錨自己的求學之路,其後切入金融法的關鍵來自於什麼轉折?

「檢察事務官的工作範疇長期缺少選擇性,得接受檢察官指派案件(常見假性財產犯罪案件),與我想像中法律人應該要具備的Career Path有不小的落差。」蔡昆洲律師對我的問題補充了脈絡,同時印證了「法學領域專業性」長期的自我思考。

真正聚焦金融法領域,從蔡昆洲律師中原大學財法所選擇的研究題目「全球證券市場後台整合新趨勢─從結算交割風險管理論集中交易相對方制度碩論」可以見得。


留學英美:教育場景的轉換

「當然,經濟基礎還是首要的考量,工作累積十年的資本出國進修;第二則是語文優勢,特別是法律領域的專業術語,都需要耗費苦心鑽研。」畢業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B)及英國倫敦大學(UCL)修習法學碩士(LL.M.)的蔡昆洲律師與我們分享。

對於英美法學教育環境下求學,針對歐美體系與台灣法學教育的學習環境,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人才養成」,有什麼不同的視野?

「從事法律研究並沒有大家想像那麼不同,真正造成差別在於動機的不同

其一是以英美留學的高昂學費,加上頂尖學校篩選自全球的菁英法律學子,同儕環境下更能激發學習動機。」


台灣經濟環境的改變 開啟職涯的不同想像

2008年金融海嘯前,恰好有兩件事因應而生。

一件是以金融證券為研究主題,考上政大法律博士班;另一件則是考上當時錄取率只有2%的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那是全台灣證券圈最熱門的法人組織,更具「台灣的NASDAQ」之稱,但入職後卻是一個經濟即將崩盤的時代。

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金管會需要專業人士處理金融爭議解決,蔡昆洲律師因緣際會進入金管會法務處深入研究金融法令。而在當時,國際上其實還沒有任何人在討論「FinTech金融科技」。

FinTech 金融科技& AI人工智慧

2016年,蔡昆洲律師基於對大環境的判斷,觀察到有兩件事未來將會是席捲法律圈的浪潮,甚至對台灣的產業環境都至關重要:FinTech與AI。「那時是2016年五月,如今回頭看,所有討論議題都收攏在這兩個關鍵字中,我某程度有看對風向。FinTech解決了一些金融服務的痛點,也確實有機會帶領台灣相關產業往下一個世代前行。」蔡昆洲律師解剖出的,也許正是深耕金融案件過往中,累積出的精準洞察,而他研究金融科技案件發現到,面臨法律爭議絕對跟基礎的金融法律不脫關係,更可以說「金融法是金融科技的根基」。


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談律師角色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通過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又稱金融監理沙盒)已在4月30日生效,業者5月可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最快本年度第3季即可開始進入實驗進程。

金融監理沙盒條例已放寬了申請主體,業者不一定需要從事金融業或科技業,只要符合「以科技方法提供金融服務」、「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或商業模式的要件,即可申請送件。金融監理沙盒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豁免」,其概念即是創建一個豁免法令罰則的安全空間,讓金融科技業者得以測試其創新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

針對國外企業,台灣需要代理人辦理相關落地業務,「法律事務所」恰巧擔任了這個角色:一來審定實驗企劃書、二來專業律師更可以作為法律諮詢服務的提供者。


新創公司的法律需求

就蔡昆洲律師觀察:新創公司的法律需求常呈現M型化分佈:一端是相對基礎的人事勞基法規、客戶間的合約來往的審閱;另外一端面對的則是較為複雜的議題:例如國際融資投資、海外股權設計的需求,就算身為資深律師也不見得會遇過 。

如果面臨以上問題的新創團隊,就會需要有外部律師協助,甚至需要更進階、專精相關領域的律師從旁協助。

新創企業的先天原罪?台灣法令的遵循難題

「法令限制」常是一體兩面,不少新創團隊認為商業模式受制於法律,但其實自身不諳法令解讀。創業者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廢除或修改法令,而是轉換念頭有沒有可能發展出適合的經營策略,來適應現下法律,畢竟修改法律的成本過度高昂。

作為一個看過台灣起落的法律人,蔡昆洲律師繞了地球半圈,還是回到台灣來。期待蔡昆洲律師於 Computex Taipei 2018 中,為大家揭示金融科技更多不一樣的想像!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信奉開放與分享的哲學,持續關注IP Law/Fashion Law/LegalTech/Startups 領域,期許自己成爲不一樣的法律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