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永續經營開放教育資源?

0

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已經發展超過十幾年,雖然帶來許多價值,像是提升大學聲譽、吸引新的學生來源、彰顯服務公共的角色,然而財務上能否獲得回饋並持續經營一直是個問題。 許多開放教育資源計畫都依賴大學、政府、慈善機構提供資金贊助,然而這些公家或非營利機構的資源有限,未必能長期仰賴。

 

想要長期推動開放教育資源,首先得有教育文化大環境的配合。

當眾人意識到知識是公共財,以及科技可以讓人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現、分享與使用知識時,若結合創用CC等開放授權的持續發展、行動裝置的普及與政府對於開放教育資源的投資,就會讓人更有動機投入開放教育資源的製作與使用,以突破目前學校無法滿足學習者需求的現況。

 

其次,要提供誘因給開放教育資源製作者。

教材提供者往往是老師,他們擁有教材的著作權,在決定以開放授權釋出教材時,相當於放棄以教材營利的權利。因此,最好能說明清楚開放教育資源的製作人是誰,給予足夠的尊重,並將開放教育資源的製作當成大學眾多業務之一,避免交由個別老師承擔責任。

 

第三,要提供誘因給開放教育資源使用者。

學生會因為免費而傾向使用開放教育資源,然而決定採用何種教材的老師不太在意教材免費對於學生的影響。對於老師而言,雖然多數開放教育資源都是免費的,但是在尋找、改編、散佈開放教育資源上往往需要大量時間,有時還要另行處理著作權問題或身心障礙者的取用問題。相較開放教育資源,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往往會提供教材挑選與評估服務,節省老師的備課時間而產生更大吸引力。因此,老師雖然覺得一般傳統教科書與開放教育資源帶來的學習成效相似,卻不會增加對於開放教育資源的使用。

 

要解決此問題,可以由政府要求學校將教材成本納入學費。校方為了維持學費在一定程度,避免學費太高影響學生就學意願,就會增加使用開放教育資源的誘因。加拿大的阿薩巴斯卡(Athabasca)大學便因為採用開放教育資源教科書,節省了75000元加幣。 

 

另外,也有學者建議發展出開放教育資源體系,讓所有體系內的參與者互惠交換服務,互相協助開放教育資源的製作、編目、品質控制與散佈。或是讓大學直接將一般學習管理系統的教材轉換為開放教育資源,利用wiki邀請眾人協助強化開放教育資源品質,並由社群軟體獲得使用者回饋。不過這些建議目前都還未落實,有待未來更多人加以嘗試,找出能讓開放教育資源持續經營的模式。 

 

(本文為 台灣創用CC計畫網站 依據 創用 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作者為柯俊如,原文在此(封面照片為 開放教育資源國際標誌,以創用CC 姓名標示 授權釋出。)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