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現實與夢想

0

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如果心中失去了夢想,就會像冬天裡沒有了陽光、鴻雁折斷了翅膀,未來的歲月,即使衣食無憂,也會周遭暗淡和了無生機。人類似乎生來就對現實具有先天的批判性,並甘願為追逐夢想而活一輩子。儘管,不同人(或同一人於不同階段)的夢想會有差異,有的夢想當官,有的夢想發財,有的夢想娶嬌妻,有的夢想當第一。

 

現實中的你我,常常也會有感同身受的體驗: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會隔著那麼一段距離,有時,夢想甚至遙不可及。但無論怎樣,我們的目標都是要將夢想化為現實,因為夢想看上去總要比現實美麗。也難怪中國知名企業家馮侖先生在他的書中曾這樣形容兩者的關係:“現實骨感,理想豐滿”。對於普通百姓,這種二元對立的描述是客觀而形象的,但對於身處當今中國社會的法律人,這樣的描述或許還不夠生動貼切我這個在中國執業了二十年的律師,若用抽象詩意的眼光看,現實如河,而理想是魚。

 

既然選擇了念法律,就意味著選擇了去趟一條清苦蜿蜒的河流。從你一腳跨入這條河的那天起,榮華富貴與紙醉金迷就該早早地從你人生目標的清單中劃去,因為這條河,波光粼粼的平靜表面之下,往往潛藏著奔湧的暗流與旋渦,人間的各種骯髒與罪孽,也常常使清澈的河水成為濁流。法律人所尋覓的善良正義、民主與法治,並非高翔於雲端的飛鳥,而更像是掙扎於河中的魚。因為若是沒了河水,鳥依然能活著,魚卻沒法呼吸也不能再藉力前行,必會死去。如果河水變得太黑太濁了,魚也同樣會因污染太重而死去。

 

我們想要抓住那些游弋於現實河流中的魚,臨淵羨魚是無濟於事,姜太公釣魚也過於投機,有效的辦法或許是破釜沉舟躍入河水中去撒網捕魚,或潛入河底去渾水摸魚,甚至更極端一些,孤身搏擊於激浪險礁,哪怕最終被拍死在沙灘上。總之,法律人所追求的司法正義夢想,應如活在河中的魚,水至清則無魚,水太濁則亡魚;而要捕捉這條魚,必須跳入現實之河去劈波斬浪。

 

換以曖昧世俗的眼光看,夢想與現實又好比“美女與野獸”的關係。當你一旦選擇踏上法律的人生路,也就意味著自始要與豺狼魔鬼並肩同行,但心中卻始終要堅貞於正義法治的理想,把她視為一生追求的聖潔美女和浪漫戀人。暗夜長路多凶險,你必須保持勝於常人的膽識、雄性和搏殺的能力,否則你就無法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戰勝群凶極惡而走到黎明;很多時候,當你面對傷風敗俗與為非作歹的野蠻群魔之時,甚至還要學會狡詰、隱忍與偽裝,因為你在勢單力薄時的憤世嫉俗與哀嘆怒嚎,根本就是無濟於事;而你孤注一擲的鬥狠也往往是以卵擊石,只會換來“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涼結局,等你一番搏殺後像一頭苟延殘喘的老虎躺在地上垂死的時候,你那心儀的美女恐怕還沒來得及跑上來安慰和纏綿,就已因你的搏傻而害其落入魔掌,等著被現實蹂躪。

 

當然,聖潔的美女常如水中花鏡中月,而人非聖賢總有俗欲,當你追求不到時也難免消沉與惆悵,但決不能因此半途而廢甚至自甘墮落,讓現實的野性與獸慾主宰你的身心,更不能把靈魂賤賣給魔鬼而淪為權欲的性奴和家犬,不然,你此後的人生,要麼走的失魂落魄如行屍走肉,要麼就此走上一條身敗名裂的不歸路。如果夢想的戀人太清高太遙不可及,你已追得心力交瘁,不妨先放慢些你的腳步,浪漫在於相望而不在於相擁。即使夢想已是飛入雲端的風箏,只要還握有一線機會,就別輕易放手,她或會在湛藍的天空,牽引你走出野獸出沒的叢林。

 

絕大多數的我們,不可能以力挽狂瀾的方式改變現實困局,但每一個我們,卻可能懷抱夢想、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儘管在殘酷現實裡,有時找個下腳的地兒並不容易。志在法治正義的法律人,無論選擇怎樣的職業路,若能潔身自好、拒絕同流合污,已是為法治的進步做了力所能及的事。這聽起來有些悲觀和偽善,但卻是現實體制下的現實使命。如果把構建“法治國度”視為高屋建瓴,那就不僅需要事關成敗的棟樑和頂層設計,更需要有無數普普通通的板磚。每一座法治聖殿的築就,若只有人爭當房的樑和屋的頂,卻沒有人甘為平凡而不可或缺的板磚,就永遠只可能是個海市蜃樓般的幻影。因此,在我看來,法治的構建與進步,從根本上而言,首先需要我們每個法律人腳踏實地、忍辱負重地餞行“甘為板磚”的精神,其次,才是在寂寞夜路上,用執著守望正義的夢想、用智慧征服現實的蒼茫。

 

如果牧師是基督新教徒的守護人,是聖經中的牧羊人;那麼律師和法官、檢察官等法律人都應是人類正義良序的守護人,是陰霾天空下蒼生百姓的牧羊人。你我或許永遠也沒機會被尊為救世主,也無力把人間的醜惡逆轉為天堂的浪漫,但你我的執著的餞行與守望,足可以讓柔弱的羊群,不至於成為虎狼肆意獵殺的盤中餐,也可讓安分守己與善良正義,找到一份繁衍於人間的希望。

 

(本文轉載自 文若駿馳的博客,作者為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喬文駿律師,原文在此
(Cover photo credit:Hartwig HKD@flickr CC BY SA 2.0.)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