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錢景:IP專業如何拿高薪?

0

CoverPhotoCredit:401(K) 2012, CCBY-A.SA.

作者:鐘基立 宸鴻科技集團副總、法務長,廈門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兼職碩導,著有《文創與高新產業融資》一書

市場價格由供需決定,人才的需求大了,數量和質量,也會同步在提升。IP專業的高薪,看得到吃不到?但如果認為,進了IP這行就能領高薪,那就是個巨大的誤解。因此,對個人而言,如果不能創造價值,高薪看得到卻吃不到,是完全有可能。
那麼,什麼是老闆或客戶們希望IP專業創造的價值呢?

這可以總結成5五個方面:

1、確保公司產銷不受干擾。

IP專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避免公司遭侵權指控。否則產銷受阻,顧客、上下游和股東質疑,經營層得要分神處理,無法專心賺錢。這方面的具體工作,就是做好IP地圖,不侵權分析,申請、建立IP組合。

2、增加業務談判優勢。

業務搶訂單,IP也能起作用。能說明我們IP強,合作有保障;而對手IP弱,將隨時會被挑戰,也能成為成交的因素。這是雙刃劍,我們業務也會被競爭對手挑戰,那麼IP就要負責支招。

3、避免為人作嫁。
技術創新、文化創新,都是公司資源投入的成果。不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成果,就等於讓他人免費使用。實際上產生的效果,就是公司的成本比別人高,那麼報價必然比人高,結果就是賣得比別人少。公司賺不到錢,惡性循環,終至無法持續創新。

4、牽制競爭者。

競爭促進市場效率,但適當的壟斷,卻能刺激創新,這就是IP制度的原理。IP專業最能掌握”合法壟斷”邊界,將IP的遊戲規則,融入於商業決策,爭取公司最大權益。
5、打擊不法競爭。

然而,市場總有不守遊戲規則的人,惡意山寨、挖角。此時IP專業人員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出去作戰,捍衛公司的權利。

不斷琢磨、深入這五項領域的技能,並緊密結合所處行業的特性,那麼薪資必能水漲船高。這個過程,得要能耐住性子,打好基礎,沒有捷徑。IP專業精深博大,一般需要五年左右養成期,才能融會貫通。根基不穩,就靠跳槽加薪,終究是黃花一現,無法持久。

要領高薪,得要站到光環區

但要獲得令人羨慕的高薪,除了紮實的耕耘,還要點機緣。那麼,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增加這個可能性?

答案,要從IP專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定位來琢磨。

雖然說各種專業,不論是幫公司”多掙錢”或是”少賠錢”,淨效果應該是相同的,因為都增加了公司的價值。然而,能直接掙錢的專業,總是比較直接明顯,光環較大。因此他們的計費、敘薪或分紅條件,自然與我們IP專業不同。

也是就是說,IP專業創造了價值沒錯,但並沒有讓我們站到光環之下。因此,想要拿高薪,還得要讓自己成為π型人才–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並能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複合型人才。
IP複合人才拿高薪的機會多

從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這表示IP專業至少要結合以下一種專業:
第一,是結合研發或銷售的功能。研發和銷售,都是站在光環區的”fee earners”或”bread earner”。特別是,有理工背景的IP專業,更有可能同時跨足研發或進入銷售領域;而本來做研發的工程師,也可能同時發展IP專業。這都可以讓我們站到光環去中間去。

第二,是結合操作國際事務的能力。外語與跨文化能力,不論在什麼時代,都能增加工作優勢。特別是IP這行,能嫻熟處理國際事務者,眼前嚴重稀缺。已經邁向國際的企業,自然能了解,不惜高價聘請。無數的民族企業,也正等著這樣的人才上船,揚帆出海,征戰全球。

第三,是IP專業結合財務專業。財務是公司生存的活水,也是老闆們考慮問題的核心。因此,IP功能結合財務知識,是站到光環區最直接的方法。例如:熟悉IP補貼稅負優惠政策;在兼併收購、證券投資決策中進行IP價值評估;利用證券化、眾籌等架構工具,減少孵育IP的財務成本、並最大化挖掘IP獲利潛力等等。

獲取文創高新產業融資知識,是確保贏得高薪的最佳方式

那麼哪種結合方式,最可能經由自己的努力,逐步達成?

如果IP專業人員非理工本科,從業後要再去取得,比較困難;而且各公司客觀條件不同,未必能提供跨足研發、銷售領域發揮的環境。

走第二種結合方式,要將外語能力鍛練到能夠折衝樽俎、談判交易,需要相當的心理素質或環境機緣,有時候勉強不來。

唯獨對財務知識的補充,特別與IP相關的財務操作,比較可能從書籍、自修課程中學習。利用業餘時間積累,只要有心,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而且,IP與財務結合,最符合當前文創、高科技產業老闆們的期待。
以專利質押業務為例,這是一種以專利作為擔保的融資操作,政府正大力推動。2008年開辦以來,年均成長約100%,2014年全國融資額,接近500億人民幣;同時,預計目標,是2020年超過1000億元。宸鴻集團(蘋果供應鏈中的創新標杆,曾獲國家主席、總理視察指導)江董事長,在《文創與高新產業融資》薦文中就提到,”利用知識產權融資,是一種新穎的做法,而竟然有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高新企業經營者實在不能忽視!”
的確,這勢頭只會更強。因為,不斷還有政策出台,鼓勵文創與高科技的知識產權,進一步與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結合。從數年前,九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開始,延續到15年《關於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等等,以後必然還有。鼓勵政策將更廣、更深地打造IP融資環境,也將同時帶動IP財務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文獲IPRdaily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來源:無訟閱讀
編輯:IPRdaily.cn 趙珍
校對:IPRdaily.cn 縱橫君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