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 Tech全球專利申請攀升,然後呢?

0

CoverPhotoCredit:CC0

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今年(2017) 8月16日發布的統計,在WIPO (World Intecullatul Property Organization,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專利資料庫中,統計「Legal Service (法律服務) 」及「Legal Documents (法律文件處理)」類別的專利,2016年為止約有579件提出申請,與過去5年相比,成長百分之484。

統計資料來源:WIPO, 統計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

而全球Legal Tech領域專利申請數量佔比較大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與南韓:

Country % of Total Patents Filed Globally 2016
1. United States 38%
2. China 34%
3. South Korea 15%

其實美國佔比第一是無庸置疑的,中國整體專利的申請數量整體都是逐年攀升,近期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不少Legal Tech產品問世,南韓佔比15%排名第三,雖然受限於語言無法確切了解南韓Legal Tech的發展,不過ARTIFICIAL LAWYER的訪問中已經有南韓第一個AI法律系統I-LIS的採訪(Meet Lex Rhim, Creator of South Korea’s First Legal AI System, I-LIS)。該系統是由Intellicon Meta Lab團隊開發, 團隊CEO Lex Rhim在成為律師與投入AI法律系統開發前的專業領域是AI與大腦科學(Brain Science)。

Intellicon Meta Lab 網站

在湯森路透的這份報告亦指出,傳統的法律服務模式正受到挑戰,因為法律產業的商業模式與大眾利用法律服務的方式都正在變革中:
1. 法律線上服務的擴張
2. 美國許多事務所將業務透過網路外包,這是拜科技所賜,所延伸出快速又低成本的服務模式,以提高事務所的競爭力

另外根據Legal Tech News 的報導,在湯森路透負責法務事業的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 Large Law Firms at Thomson Reuters)Charlotte Rushton 指出在法律科技化的領域中,過去五年最多申請專利的領域為:
1.「電子證據揭示(e-discovery)」
2.「法律風險控管(risk and regulation)」
3. 「法律數據圖表 (legal figured)」

不過,帶來變革的多數是來自軟體、資訊公司,而這也突顯了在法律科技化中取得專利的保護,面臨與金融科技FinTech相同的困境,因為兩者的技術多數都屬於電腦軟體或商業方法(Business Method),而不可避免的必須面對電腦軟體或商業方法的可專利性(Patentability/ Patentable)議題。

從Fenwick & We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Group的文ALICESTORM UPDATE FEBRUARY 2017可以看出,在Alice案之後,法院判決中專利無效的比率提升,而軟體(Software)和商業方法(Business Method)受到挑戰的數量分別排名第一與第三,被判決無效的比率軟體約6成,商業方法則高達近8成。

Alice案前後地方法院專利無效的比率統計(截至2017年02月)

Alice案後截至2017年02月止,受專利法101條可專利性挑戰的領域

因此筆者更期待的是在申請案件數量攀升後的過關率!因為我們都很清楚,有了專利在市場上才更能夠進行攻防,而對於初創而言,擁有「專利權」是更顯團隊發展能力與價值,而獲取投資方青睞的重要指標之一。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喜歡法律與哲學的宇宙人,但更熱愛創新所帶來的新事物,正努力向各界學習,過著只有一生的Start Up Life。 My motto: “Don't limit your challenges; challenge your limits.” ― Jerry Dun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