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 tech】可以讓科技解決法律人的過勞嗎?

0

未來大人物系列短講
七法創辦人郭榮彥:律師過勞成普遍現象,但科技須得用對方法

法律白話文團隊於 9/3 日未來大人物「待」溝嘉年華中,邀來數位不同領域法律人,以司法過勞為主題分享各方觀點。其中七法公司創辦人郭榮彥( Barry )以科技觀點,分享科技可以如何改變法律人的生活

將人力更有效運用
郭榮彥表示,法律圈——尤其是律師界,是十分傳統的勞力密集職業,然而科技運用卻相對落後。他舉例,現在法院內使用的判決書輸入系統還是十多年前使用的「倚天輸入系統」,與現在流行的各輸入法相比非常不便。而國外法律圈早已開始使用新技術,像是美國創新的 e-discovey 技術[1],就使律所免卻大量資源的浪費,郭榮彥打趣的說這樣的程序在過往,都交由年輕的律師關在地下室不眠不休的蒐證,而後因印度崛起而發包給印度,但都免不了人力的浪費。新技術的帶動,使得人力可以做更有效地分配。

科技運用需審慎調查與長期營運
然而科技如果運用不當,或思維模式沒有跟進,也可能無法彰顯成效。他分享像是台灣法院近年推行的電子卷證系統,雖然有心要將卷證全數電子化,卻因法院與檢察署之間系統不一致,使得卷宗依然要經過數次影印、掃瞄,反而更浪費。而且科技運用更要搭配好的營運模式,像是司法院為試圖拉近民眾,設置了裁判名詞查詢系統與通訊軟體帳號,卻因為沒有調查好民眾真正的需要而流於形式。郭榮彥說,自己就是因為做了調查,發現律師在工作程序中於法律檢索程序花費高達 25%的時間,因此燃起創業念頭。

「若能減少全台灣律師一萬小時的工作時間,就是創造五千萬元的產值。」
郭榮彥簡單一句話,說明科技能帶來的巨大成效。這樣的商業模式得要有良好的調查搭配產品開發模式的創新,他特別說明,政府目前仍然以硬體發包模式套用在軟體開發上,常常產品出爐後就不做更新、調節,然而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哪有軟體不更新的道理,像是報稅軟體的不實用,或者政府網頁時常被特定瀏覽器綁架都是證明。

專業之間應互相尊重與連結

最後郭榮彥結論,隨著各專業領域加深,法律人應該更尊重專業,擁抱科技,才能與各方接軌,減輕負擔。在實際產品方面,若有需求,作為需求與技術的橋樑,懂得適時採用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亦是有效聯繫客戶與廠商不可或缺的存在。

[1]Discover程序:又稱發現程序,是美國訴訟中最漫長、最重要、也是最昂貴的程序。一般而言, 發現程序歷時多年,雙方必須相互提交成千上萬頁文件,就幾個或幾十個證人進行反覆訊問。

圖片引用自:法律白話文 Facebook 專頁

 

這篇文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轉發!

About Author

年輕的頭殼下藏了好多鬼靈精怪的想法, 多元思考、無拘無束,走在愛因斯坦無知的邊界上, 和每個你你還有你提供未曾知道的新資訊。 法律、媒體、性別,遊走於每個專業之中, 我是Bruce,我是大家最無負擔的好朋友。

Comments are closed.